台灣將移置生態熱區的流浪狗 動團籲設立開放式收容所

台灣於2017年2月正式實施「零撲殺」政策,成為繼印度之後,亞洲第2個不再人道處置流浪狗的地區,但實施6年下來,流浪狗的總數已逼近16萬隻,而狗隻群聚的地點,不時發生追車、追人、傷人的事故,甚至連保育類野生動物例如石虎、穿山甲等,都會喪命於牠們的利齒之下,因此也引發野生保育 (簡稱野保) 人士和動物保護 (簡稱動保) 團體的爭執,而激進的野保人士甚至主張重啟撲殺政策。

野保、動保在激烈的言語衝突之後,逐漸達成共識,就是在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所謂的「生態熱區」,不應該有流浪狗,因此由政府選定石虎的主要棲息地,作為移除流浪狗試辦計畫的區位,除了涵蓋台中、南投、彰化3個縣市的區位十分廣闊,執行不易之外,如何安置大量被移出的流浪狗也是一大難題。

部分動保團體考慮到這些流浪狗自由慣了,無法適應關籠生活,並期望能讓台灣的收容所逐步轉型,因此提出「開放式收容所」的規畫,訊息一出,外界譁然,認為沒有圍籬的收容所將無法阻擋狗群繼續侵害野生動物,毫無意義。

細究動保團體口中的「開放式收容所」,正確名稱應是無籠(no cage;cage free)收容所或無籠庇護所,它們和外界當然有隔籬,甚至是雙牆雙門設計,以防止狗隻竄逃,內部則是開放式空間,能遮雨的水泥涵管就可作為犬舍,狗可以在園林中自由活動,所以需要的工程設施很少,管理人力也降到最低,聽起來相當理想,但是需要極大的土地面積,而且在台灣並沒有前例可循,能不能被政府接受 ?能不能找到適合的土地 ?狗群入住後的實際情況如何 ?其實都是問號。

研究顯示,長期關籠會導致動物的異常行為。

美國動保團體為了因應2025年的零撲殺,也紛紛規畫無籠收容所,2022年9月在阿拉巴馬州開幕的「大狗救援牧場 (Big Dog Ranch Rescue)」就是典範,占地100英畝,有16棟房舍和大片草地,估計每年可收容5000隻狗,但此處並不是刻意建造的收容所,事實上它原是賽狗訓練場,房舍都是既有的,只須稍做調整就能使用。以此看來,台灣想打造無籠收容所,最便利的方式應是改造廢棄學校和廠房等閒置空間。

台灣的無籠收容所究竟會展現什麼樣的面貌? 依照時間表,今年7月就能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