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動物保護主管機關 將增設「寵物管理科」

當台灣擁有毛孩的家戶數已近30%時,政府也不能不正視寵物管理和寵物產業等相關問題,因而特別成立專責單位。(取自treehugger.com)

近年來備受愛護動物民眾關切的「動物保護科 (簡稱動保科)」升級問題,在2022年初傳出了好消息,由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證實,動保科雖然沒有升級,卻增加了一個平行單位「寵物管理科」,將分擔動保科的龐大業務量,無形中等於讓動保主管機關的人員和工作量能擴增一倍。

台灣隨著《動物保護法》於1998年公告實施,緊急在農委會編制內的「畜牧處」轄下成立動保科,因為動保業務和畜牧事務實在南轅北轍,加上動保科的層級過低,能分配到的人員和經費有限,長年來飽遭評議,尤其當民眾的動保意識日益高漲時,呼籲動保科升級或獨立為部門的聲浪也越高。

2021年底首度傳出在動保科之外,將再成立一個科,共掌動保業務,2022年初終於宣告寵物管理科已通過行政機關審核,即將成立,擁有6位正職人員、1.3億元的經費,也看出寵物(同伴動物)成為政府關注的對象。

依據陳吉仲主委的說法,對應寵物如同家人的社會潮流,政府將配合從寵物出生開始,到食衣住行乃至往生各個層面,都給予如人一般的照顧機制,並設定寵物管理科的4大工作目標:

(1)掌握寵物新興市場發展模式,例如寵物美容、寵物食品、寵物訓練、寵物保姆、寵物保險、寵物生命紀念等,並賦予適當的管理發展機制。

(2)完善動物展演管理機制,包括專業審查程序、不定期稽查、定期評鑑程序、專業執法人員。

(3)推動友善動物資訊管理系統,培植寵物產業專業人才,強化業者自律能力及消費者教育。

(4)建構寵物分級管理制度,依照物種入侵性、防疫及動物福利,建立寵物黑名單、白名單。

另依照畜牧處處長張經緯的說法,因為國際興起的「異寵(特異寵物)」風潮,加上外來物種綠鬣蜥因為飼主棄養,在台灣造成嚴重危害的前車之鑑,寵物管理科的首要工作之一,應當就是清點目前進口作為寵物銷售的動物種類,再建立可養、不可養的名單,進而制定不可進口和不能飼養的黑名單。

台灣完成寵物登記的家犬現有153萬7440隻,推估登記率約在60%左右,事實上,寵物登記制早在1999年就已開辦,歷經20多年仍有4成飼主不依法辦理,無論是刻意規避或不知道法令規範,都顯示政府的宣傳未到位,查緝工作也沒有落實,期盼在寵物管理科正式掛牌運作後,至少能先強化這項工作,也才能有效遏止棄養,減少流浪狗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