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焦點] 台灣友善校園犬 深耕動保教育

新北市安溪國中校園犬「可樂」,應是台灣知名度最高的校園犬,至今仍常出訪其他學校。

歐美的校園中不難見到狗,因為師生都可以把自家的狗帶進教室,交流飼養經驗;亞洲校園裡偶爾也能看到狗,但牠們多是意外闖入學校的流浪狗,其中的幸運者,因為遇到善心的教職員,從此可以留在學校成為校犬,而台灣的「校園犬」更是幸福,不僅可請領政府的生活補助費,更有法律保障的地位!

台灣校園流浪狗的命運變化,源自2015年通過的《動物保護法》修正案,刪除了第十二條「經通知或公告逾12日而無人認領、認養或無適當之處置,得以宰殺」規定,因而終止撲殺無主犬隻的政策。這一變革雖然每年可救下逾10萬隻狗的性命,但也嚴苛考驗各縣市動保行政機關和公立收容所的負載力。

2015年之前,在台灣近4000所國中、小和高中裡,僅234學校養有校犬,於是農委會在2016年首度舉辦了校犬績優校園徵選活動,主題定為「牠和他們的相遇」,期盼能藉此帶動學校養校犬的風氣;同一年,教育部也辦理了「補助地方政府及國立暨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校園關懷動物生命教育試辦計畫」,正式以補助經費的方式,鼓勵學校去公立收容所領養或收編校內的流浪犬貓,每隻可獲得2至3萬元的補助款。

2018年更是關鍵的一年,「立法院」修訂《動物保護法》時,增列第23條「為期本法之有效實施,主管機關應逐年編列預算,推動流浪犬族群控制、多元創新性認領養、工作犬、校園犬計畫及確保收容管理品質等動物保護有關工作」的文字,明確了「校園犬」的名稱和法律地位。

泰國軍校也收留了流浪狗作為校園犬,人狗相處和樂。

而同時增訂的第4-1條「各級政府應普及動物倫理與動物保護法規相關之教育及學習,以提升國民動物保護知識,並落實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中」,更讓動保團體看到了推動校園犬計畫的契機—-校園犬不正是鮮活生動的動保教材嗎!

校犬是校園生命教育的一環,但是校園犬如何晉階執行動保教育呢?部分學校做出良好的示範,讓校園犬走進教室,和不同的課程結合,為了鼓勵這些已有成果的學校和教師,樂於和其他學校分享,世界愛犬聯盟結合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近期舉辦「教室裡的牠們—-2021校園犬績優學校選拔」,並自本(5)月起展開報名作業,6月公告評審結果、7月頒獎。校園犬的徵選照片也於2021年7月9日至11日舉行的南港寵物展中展示。

儘管有農委會的鼓勵和教育部的經費補助,校園犬的成長數量依舊緩慢,依據2019年的統計,只比2015年增加了48校,顯示一般教師對具有教育、療癒、陪伴等功能的校園犬認識仍不足。

其實早有專家指出,無論是「校園犬」或「監獄犬」都對化解人類的負面情緒有很大功效,簡單來說,校園犬可以減少校園的霸凌事件,協助建立平和溫馨的友善校園,都有實證數據,值得師長重視!